close

IMG_3161.JPG 

IMG_3128.JPG 

某天,學生傳來訊息說短暫台北生活的日子裡,學習到很多,體驗到很多南北部不同地區的人文生活。
對話間,也順道分享了狂想愛樂客在大學時期,隻身在北部生活的感受與體驗。開心之餘,也聊到音樂的部分,介紹了一個不錯的音樂家,並分享這位年輕音樂家在生活、專業領域上的經驗談,學生很驚訝這位音樂家在每個時期的照片風格表現都不太一樣。
我說:「隨著年紀增長與體驗,音樂家呈現的方式,需要很多種的變化。」同時也期許學生可以在自己的生活當中,也可以有很多的感受,豐富自己的人生歷練。
今年的十月,基頓·克萊曼在高雄至德堂與帶領著自己組的弦樂團「波羅的海弦樂團」,開了一場音樂會,並在隔天,於中山大學國際會議廳,開大師班「與年輕音樂家們的對話」,與台灣音樂人交流
有人提問說:「什麼樣的音樂才是有靈魂的呢?」
基頓緩緩的回說:「有靈魂音樂,無關自身拉琴技巧的好壞,而是跟我們自己對於曲子瞭解的程度多少有關。」
作曲家當下寫曲子的心境、當時的環境背景,促使這首曲子的完成,而我們演奏者,解讀這首曲子的當下,也決定了,那首曲子是否成為有靈魂的音樂。
我們的一生有很多情感上的抒發,不單是只有喜怒哀樂這四種情緒,綜合這些感受,都可以成為我們心靈靈魂的一部分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狂想愛樂客 的頭像
    狂想愛樂客

    自己的小天地

    狂想愛樂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